银行中报的十个关注点



我们认为2023年上市银行中期业绩总体基本符合我们预期,反映出二季度经济复苏偏慢背景下的银行的经营压力,表现为部分银行“资产荒”、息差下行以及后续仍然存在的不良生成压力。向前看,我门认为更重要的是观察政策落地效果,特别是地产放松对信贷需求的刺激以及“一揽子化债方案”对风险的缓释。考虑到此前市场预期过于悲观,地产政策有望放松,我们对银行股观点更为积极。

理由

1. 哪些银行业绩超预期?1H23国有大行/股份行/区域行营收增速+1.4%/-2.7%/+3.9%,净利润增速+3.1%/+2.1%/+12.3%,其中1)国有大行资产增速较快但息差压力较大导致营收增速略低于我们预期,净利润增速好于我们预期,主要由于信用成本节约,中国银行、交通银行营收增速较快,邮储银行净利润增速较快;2)股份行资产增速相对较低,反映出“资产化荒”趋势,受息差和手续费增速较慢拖累,营收和利润增速略低于我们预期;3)优质区域行受益于区域优势,息差拖累相对较少,部分区域行(如江苏银行、成都银行)利润增速好于我们预期。

2. 息差仍是营收最大拖累。1H23上市银行营业收入微增0.5%[1],相比1Q23的+1.4%环比下行0.9ppt;2Q23单季度营收下降0.4%,继4Q22后再度进入负增长区间。根据我们对上半年营收贡献的拆解,尽管资产增速11.8%,净利息收入增速仅为-1.4%,主要由于净息差收窄(同比收窄18bp至1.88%)拖累13.2ppt。1H23模拟净息差1.64%,环比1Q23下降2bp,降幅收窄,但后续仍面临存量按揭降息、城投化债的压力(参见《存量按揭降息十问十答》[1]、《如何理解“一揽子化债方案”?》[2])。

3. 拨备释放平滑利润增长。1H23净利润增速3.8%,好于我们此前预期,相比1Q23的3.2%环比上升0.6ppt,2Q23净利润增速4.5%,环比上升1.3ppt。信用成本节约贡献净利润增长5.4ppt,拨备前利润仍为-2.0%的负增长。1H23资产减值损失下降8.7%,相比1Q23下降2.0ppt。

4. 贷款主要投向政策支持领域。2Q23贷款同比增速11.6%,相比1Q23的12.0%略降0.4ppt,主要由于“稳增长”导向下贷款投放下相比去年更为前置。从投向上看,增速较快的主要是基建、普惠小微、绿色、高技术制造业、涉农等领域;对公房地产贷款同比增速小幅回升至6.0%;个贷方面,按揭贷款同比增速-0.5%,主要由于早偿率上升;信用卡贷款同比增速仅为+0.2%。

5. 资产收益率承压,负债成本受定期化拖累。1H23生息资产收益率4.04%,环比2022年下降9bp,同比1H22下降16bp,主要由于LPR降息重定价、贷款需求较弱,以及高息资产(按揭、信用卡等)增速下行。1H23付息负债成本2.24%,环比2022年上升3bp,其中国有行和股份行分别上行15bp和6bp,主要由于定期存款占比上升抵消了存款降息的效应。

6. 手续费收入增长额仍然低迷。1H23净手续费收入增速-4.2%,环比1Q23年略微回升0.6ppt,仍位于负增长区间。手续费收入增速的低迷主要受大财富收入增速下滑拖累,上半年资管产品回流存款的趋势延续,截至2Q23定期存款余额增速21.1%,明显高于银行理财(-12.2%)、偏股型公募份额(7.1%)等财富管理产品。

7. 其他非息收入一次性贡献减少。2Q23其他非息收入增速6.4%,相比1Q23的45.9%明显下降,主要由于一季度部分银行会计准则调整导致其他非息收入的一次性贡献下降,但二季度债券利率下行仍对相关投资收益形成支撑。

8. 资产质量风险在哪里?2Q23不良率1.27%,相比1Q23基本持平;2Q23不良率/关注率/逾期率相比2022年末下降3bp/7bp/5bp,均有所下行;2Q23拨备覆盖率322%,环比1Q23上升4ppt,相比2022年末上升6ppt,显示上市银行资产质量仍较为稳健。分行业看,1H23对公房地产贷款不良率4.36%,与2022年末基本持平;按揭不良率0.47%,相比2022年末小幅上升3bp;信用卡贷款不良率2.23%,相比2022年末上升19bp;其他消费和经营类贷款不良率1.66%,相比2022年末上升0.41bp。1H23资产质量指标总体稳健,但我们监测的工业企业亏损额/利润额指标上半年仍在上升,考虑到不良风险可能相对滞后、部分贷款仍在展期,如果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后续不良率可能仍有上升压力,重点领域在房地产、弱资质城投、小微企业等(参见《再谈银行地产敞口》[3]《2023年资产质量前瞻:风险扫描和压力测试》[4])。

9. 如何评估地方隐性债务风险?部分上市银行披露了地方融资平台敞口信息,例如:1)招商银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业务余额2485亿元(含信贷、债券投资、自营及理财投资等),其中贷款余额1372亿元占贷款总额的2.29%,不良率0.14%;2)平安银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业务余额1600亿元,其中贷款余额 696亿元占贷款总额的比例为 2.0%,无不良贷款;3)兴业银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余额 2049亿元,不良资产率 1.33%。关于地方隐性债务问题,中报中提及主要原则包括:1)考虑区域地方经济、财政收入、政府债务和人口流入等相关风险情况;2)严禁新增或参与虚假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3)打消政府兜底思维,根据项目和客户经营性现金流对自身债务的覆盖程度优选业务;4)合理开展延期降息,防控违约风险。

10.关注国有行资本压力。我们注意到1H23上市银行风险加权资产(RWA)增速明显上升,特别是四大行RWA增速相比2022年末环比平均上升5.9ppt至12%左右的水平,主要由于“稳增长”环境下对公贷款增速较快。考虑到扣除分红后四大行内生资本补充速度约为8%,中长期资本充足率可能面临下行压力。为保持资本补充与资产投放的平衡,有必要通过存款降息保持银行合理息差和利润(参见《货币政策的新线索》[5]《探索银行低估值之谜》[6])。

关注政策落地情况。我们认为上市银行1H23业绩总体符合我们预期,体现出经济复苏偏慢背景下银行的经营压力,表现为部分银行“资产荒”、息差下行以及后续仍然存在的不良生成压力。向前看,我们认为更重要的是观察政策落地效果,特别是“认房不认贷”放松以及首付和按揭利率下行(参见《存量按揭降息十问十答》[7]《地产贷款加杠杆窗口开启》[8])以及地方隐性债务风险化解(参见《如何理解“一揽子化债方案”?》[9])。考虑到此前市场对存款按揭降息存在充分预期、估值反映的市场情绪过于悲观、地产政策有望放松,我们对银行股观点更为积极。

风险

经济复苏低于预期,房地产和地方隐性债务风险。

注:本文摘自中金公司于2023年9月4日已经发布的《银行中报的十个关注点——1H23业绩回顾》;分析员 林英奇 SAC 执证编号:S0080521090006;SFC CE Ref:BGP853;分析员 周基明 SAC 执政编号:S0080521090005;SFC CE Ref:BTM336;分析员 许鸿明 SAC 执证编号:S0080523080007;分析员 张帅帅 SAC 执证编号:S0080516060001;SFC CE Ref:BHQ055

文章来源:格隆汇

聯系郵箱:0xniuma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