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a Active創始人全部出局,但安踏想打造自己的Lululemon可能有點難



Maia Active創始人全部出局,但安踏想打造自己的Lululemon可能有點難插图1

出品/壹覽商業

作者/蒙嘉怡

編輯/木魚

安踏對國產女性運動品牌Maia Active正式的掌控又緊密了一步。

1月29日,Maia Active(以下簡稱Maia)的主設計師、創始人歐逸柔正式辭職。

這是自2023年10月安踏體育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踏)宣佈收購Maia後又一次高管變動。此前的2023年12月5日Maia董事長變更為安踏現任首席財務官畢明偉,另一位創始人王佳音卸任總經理,並繼續擔任董事。1月8日王佳音卸任董事,代替歐逸柔成為法人。至此,除了一個背鍋的法人身分,Maia兩位創始人全部出局,安踏開始全面接管Maia。

此前,壹覽商業在《收購MAIA ACTIVE,安踏能夠再造一個FILA麼?》一文中曾表示,安踏旗下品牌均以運動服飾大類品牌為主,缺乏細分賽道,尤其是女性運動服飾方面的業務。而MAIA ACTIVE的業務剛好能夠為安踏彌補這一方面的空白。

作為瑜伽服品牌,Maia一直被用戶當作lululemon的平替來使用。安踏收購Maia,主要也是為了補齊女性運動市場的空缺。因此,安踏能否復刻斐樂的成功,打造屬於自己的Lululemon,也成為大眾最為關注的事情。

在壹覽商業看來,安踏能否打造出屬於自己的Lululemon,雖然有機會,但還是有點難度。

首先,對於消費者而言,購買服裝的前提是設計風格符合需求。從Maia官網中不難發現,Maia一直以歐逸柔為核心開展設計工作。在靈魂設計師歐逸柔出走的情況下,橫亙在安踏面前的最大困難是Maia的品牌風格何以延續。

其次,Maia成名以來,一直頂著“Lululemon平替”這一頭銜,頗有些成於斯敗於斯的意味。畢竟,價格沒下來多少,質量卻有些天差地別,部分消費者表示“不論是質量還是性價比,Maia一樣都不佔,以後不會再購買”現在Maia不僅要直面Lululemon的競爭,還要提防NEIWAI(內外)、 粒子狂熱、暴走的蘿莉、VFU等品牌的圍剿。

值得注意的是,從目前看,與Lululemon相比,Maia顯得有些“透明”。在門店數量上,前者全國門店數量達132家,Maia僅有37家門店,堪堪達到Lululemon的零頭;在增長速度上,Lululemon在2023年第二季度中國市場營收近20億人民幣,同比增長61%,同期Maia增速僅有4%,還因不當言論被消費者抵制;在知名度上,Lululemon是世界知名的女性運動品牌,在以女性為主的社交平臺小紅書上,將Lululemon作為關鍵字的筆記過百萬,涉及Maia的卻不超過5萬。

當然,安踏並不是沒有機會。

從Maia自身的品牌價值看,Maia的設計更符合亞洲女性需求,完美契合市場需求;從營銷角度出發,Maia高舉“女性主義”大旗,賺足用戶好感,在女性主義盛行的當下吃到了不少“紅利”。相比於其他瑜伽服品牌,Maia的市場佔有率較高,已形成一定的市場影響力,建立了消費者品牌心智,在安踏看來具備未來增長潛力。

從企業綜合能力來看,安踏能為Maia帶來的好處並不少。一方面,安踏有著極強的品牌管理能力。最擅長的就是挖掘品牌潛力,把“小”品牌做大做強——從百麗棄子斐樂(FILA)、到“運奢”始祖鳥,安踏買一個火一個。另外,強大的品牌矩陣也提高了門店與商場談判的底氣,讓門店拿到商場的“黃金樓層”,這對急需打開市場的Maia而言格外重要。

另一方面,安踏擁有垂直整合的供應鏈體系和供應鏈管理經驗。作為服裝品牌,庫存壓力是不可忽視的存在,成熟的供應鏈能夠有效提高企業經營效率、降低損耗,為Maia構建有別於其他企業的產品結構。

但自安踏收購Maia以來,除了人事以外,目前我們尚未看到Maia的業務有任何明顯的變動。安踏能否帶領Maia華麗轉身,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聯系郵箱:0xniuma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