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没了



印度,没了插图1

印度,没了插图3

最近,一张图片在全球各大媒体疯传。

那是在新德里举办的G20峰会晚宴邀请函,上面赫然写着:

Bharat总统邀请您于9日出席G20峰会晚宴。

什么情况?

这次的东道主不是印度India吗?Bharat是哪个国家?

印度,没了插图5

原来,印度是借着G20峰会的东风,决定改国名了……

据《经济时报》和《今日印度》等当地媒体,莫迪将于9月18日-22日的特别会议上,提出把国名India改为Bharat的决议。

对此,反对党提出强烈抗议:

我希望政府不会愚蠢到放弃印度的名字,‘印度’在几个世纪以来已经积累了无法估量的品牌价值。

好家伙,连品牌价值都说出来了。

印度,没了插图7印度讽刺漫画,莫迪:我是Bharat首位总理,尼赫罗的灵魂在看着他

好好的国家,怎么就要改名呢?

咱们来好好掰扯掰扯。


01

India,屈辱的历史


其实,许多媒体将Bharat翻译成“巴拉特”,是不准确的。

这个词汇,在古代中国有个更形象的译词——婆罗多

婆罗多一直都是印度的另一个国名,只不过并不常用。

印度宪法的第一句,就明确写道:

“印度,即婆罗多,是一个联邦。”

印度,没了插图9

印度,婆罗多,两个名字有什么区别?

这必须从悠远的历史中寻找答案。

和古代中国一样,华夏先民称母亲河为“河”,那时的河水十分清澈、并不黄。

古印度人,则将印度河称作“大河”,发音是Sindhu。

这个词,往东方传播,没啥问题。

比如在唐朝以前、佛教在中国大兴之前,我们对印度的官方称呼,一直都是“身毒”

但往西方传播的时候,就变味了。

公元前517年,印度河流域被波斯皇帝大流士征服,成为波斯帝国第二十个行省。

波斯人对“S”的发音不习惯,就念成了Hindu。同时,在古波斯语中,对统治的地区会加上“斯坦”的后缀。

于是Sindhu变成了Hindustan,即印度斯坦。

翻译成现代话,就是印度行省。直到今天,这依然是西方人对印度的别称。

对印度人来说,这当然是个侮辱性称呼。

就像中文互联网上,许多人把日本调侃成中国的“日本省”一样,实际上就是骂人。

印度,没了插图11

Hindu从波斯继续往西边的欧洲传播。

欧洲部族林立,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可能因为口音问题,Hindu莫名其妙又成了Indu。

你读一下,这两个词发音非常相似。

等传到了最西边,一个叫英吉利的小岛上,最终演变成了India。

这就是最近几百年,印度一直被叫的官方名字,它是英国殖民者强行给起的名字。

印度,没了插图13

别看许多印度精英人士,仿佛对英美文化极为崇拜,并不以被殖民的历史为耻。

英国人对这片土地的伤害,其实超乎很多人想象。

英美同根同族。

美利坚是怎么征服北美大陆的?一个字,杀。

当地土著的印第安人,几乎被屠戮殆尽,成了少数民族中的少数民族。

英国人更狠。

据统计,1880-1920年,英国殖民者在印度造成约1.65亿人死亡,整个印度的预期寿命,从26.7岁下降到21.9岁。

你要知道,1920年全球人口才16.6亿,1.65亿人死亡是个什么概念?

要不是英国殖民者人数太少,印度人太多,他们早就和印第安人一样,接近灭种了。

二战时期,英国首相丘吉尔曾在《不需要战争》中说出一句经典永流传的话:印度人死光之前,我们大英帝国决不投降!

简直不把人当人,这谁能忍?

印度,没了插图15

同时,据史学家估算,英国在印度掠夺的财富,至少高达54万亿美元。

很快就壮大为“日不落帝国”。

而印度,则从一片富饶之地,成为全球最穷的国家之一,GDP从占全球25%降到了2%。

英国人均GDP突突突往上蹿,印度就一直趴在那儿没起来。

印度,没了插图17

总之对印度人来说,India这个词,代表着屈辱的历史。

更何况,它还源于另一个更侮辱人的词汇,Hindustan。

以前,大英还是大英,印度人不敢在国际上作声。

现在,大英成了小樱,反而是印度后来居上。

自信心爆棚的印度人,当然要踢开那段屈辱的历史,摘掉生锈的项圈。


02

Bharat,光荣的未来


其实改国名这种事,早就有先例。

2022年,联合国同意将土耳其的英文名从“Turkey”改成“Türkiye”。

Turkey,在英语中指的是火鸡、愚蠢的人、严重失败的东西。

拿这种词来形容一个国家,这不是骂人吗?

你再骂?

印度,没了插图19来源:百度百科

土耳其能改,印度当然也能改。

既然要改名,为什么要改成婆罗多,改回“身毒”不好吗?

其实上文都说了,身毒Sindhu这个词,指的只是印度河。

是外人强行把河流的名字,当成印度的国名。

这就好比,咱们明明是中国,有人非要叫我们黄河国。

这不是搞笑吗。

更何况,印度河基本就不在印度境内,它主要位于巴基斯坦。

India要是改成Sindhu,但Sindhu这条河又不在自己国内。

那得多尴尬……

印度,没了插图21

其实,印度的真正国名,从来只有一个——婆罗多Bharat。

Bharat来自古梵文,源于古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其中摩诃是“伟大”的意思,婆罗多则指的是创立印度的“婆罗多王”。

大概相当于我们的黄帝。

婆罗多王统治的地方,叫作Bharata,即“北方雪域和南方海洋”之间的土地。

所以在印地语中,印度的正统国家名字,就是婆罗多。

翻译成现代话,就是喜马拉雅山和印度洋之间的国家。

就像中国古人认为,中原处于天圆地方世界的中心,所以咱们叫中国。

总之这个词,既承载着古印度的文化,也形容了国家的地理方位,更不涉及屈辱的文化。

所以它是最佳选择。

印度,没了插图23

尤其是对莫迪政府而言,Bharata这个词,实在是太友好了。

众所周知,莫迪的“印度人民党”(BJP),是个充满着浓重印度教色彩的政党。

他抛弃曾经国大党团结穆斯林的做法,反其道而行之,大搞民族主义,宣称:印度是印度教的印度,不是印度人的印度。

这样一来,就能把十二亿印度教徒牢牢绑在自己的战车上。

这是莫迪的基本盘,试图将政党与宗教深度捆绑,进一步贴近“神权政治”,通过人、党、神的三者结合,赋予自己更大的权力。

一切的关键,是“大国崛起”这个主旋律。

8月15日,莫迪在印度建国76周年庆典上,定下“Amrit Kaal”目标,大概意思是黄金年代。

他说,到2047年,也就建国100年的那一年,印度要成为一个发达国家。

“这是个宏伟的决心,我们要用所有的力量去实现它。”

他鼓励所有20-25岁的青年,在接下来二十多年人生的黄金岁月中,实现“印度梦”。

这个目标很宏伟,也有一定可能实现。

印度,没了插图25

2021年,印度经济体量超越曾经的主人英国,成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

根据摩根士丹利预测,到2027年,印度经济将超越德国和日本,仅次于中美两国。

客观来讲,印度成为世界第三,是板上钉钉的事。

人多,就是最大的资源。

前一段时间,我们经常讨论:印度人口超越中国,是红利还是陷阱?

当然是红利。

印度的人口结构十分健康,不存在什么人口爆炸一说。

自1964年至今的半个多月世纪里,印度每年的出生人口都在2400万左右,三代人的数量规模相差并不大。

这就导致,他们的年轻人数量超过50%。同时也意味着庞大劳动力市场和内需市场。

印度,没了插图27

同时,印度正在大力施行教育普及。

自从喊出“免费”教育的口号后,印度大学数量一路飙升,目前已经达到8410所,比美国还多2000多所。

目前,印度的基础人才数量,已经是个恐怖的数字。

其人口红利,现在才是真正开始爆发的时候。

再加上,印度曾是英国殖民地,还有一定语言优势。

虽然只有10%到20%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会说英语,但你想那也是两三亿人,单拎出来都能排到全球人口第四大国了。

至少,作为新一轮工业转移的承接地,印度是完全够格的。

国内的很多媒体,总喜欢宣传印度社会的一些陋习,千万不要被这些内容迷惑了双眼。

至于印度喜欢坑外资,那又是另一回事……本文就不细说了。


03

尾声


很明显的,印度经济有确定性的增长,全体国民都预期自己将越来越富。

他们还能不自信?

再加上,执政党又一直宣扬民族主义,赞美印度历史的伟大。

那更是自信爆棚:厉害了,我的国!

对印度人来说,我大印度甩你英国几条街。连你们的首相,都是咱们印度人!

凭什么要用你给我的侮辱性名字?

这一点,中国人特别能理解。过去几十年,我们的国力变强的同时,国民的自信心也在高涨。

任何伤害民族感情的事,都能在舆论上引起轩然大波。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

比如,中国的英文名是China,音译就是支那。本来是瓷器的意思,是个中性词。

但是,自从日本将其污名化后,这个词对中国人的尊严造成极大伤害。

所以在二战后,日本作为战败国,“支那”一词就被禁止在任何刊物上使用,老老实实改成“中国”两个字。

这看上去只是一个词汇在一个国家的改变,但却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地位提高的体现。

印度,没了插图29

印度现在所追求的,正是我们已经得到的。(全文完)

文章来源:格隆汇

聯系郵箱:0xniuma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