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要在2027年,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木头城市



前段时间,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公布了一个计划,要在2027年,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木头城市。

注意,是木头城市,可不是什么实验性的木头建筑。整座城市,将占地25万平方米,包含7000个办公空间和2000个住宅,横跨25个街区。

这个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实现碳中和。根据2022年《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在2100年之前,假如我们能够用木质建筑,容纳90%的新城市居民,那么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能减少106千兆吨。

但是,这件事还有另外一个角度。即使抛开减碳这层动机,咱们也有必要尝试一下木质建筑。不为别的,单纯就是为了增加建筑的多样性。为什么?咱们先做两个思想实验。

第一个,请问,假如地球上所有的氧气,突然消失5秒钟,会怎么样?你可能会说,才5秒,憋口气不就过去了?不好意思,真相没那么简单。首先,所有的混凝土建筑,都会坍塌。你想过没有,为什么混凝土那么牢固?是因为水泥里的氧化钙、二氧化硅跟水之间发生了水化反应,从而让这些化合物融合得特别牢固。但是,水化反应需要氧气。假如没有氧气,混凝土可就真尘归尘,土归土了。它会变成一堆粉末,根本粘不到一起去。

第二个思想实验是,100年后,会有多少建筑倒塌?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因为现在的大多数混凝土建筑,都是在某个时间段里集中建造的。而混凝土的寿命,大概在50到100年。等时间一到,这些批量建成的建筑,就有批量坍塌的风险。

当然,这都仅仅是思想实验,不代表真实情况。但是,它们背后都反映了一个真相,那就是,规模化的能力,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批量制造成果的同时,也在批量地累积风险。

怎么对冲这个风险?我们得在批量化的同时,追求一点多样性。别把所有的筹码,都放在一个牌桌上。这也是为什么,在建筑这件事上,我们需要无条件地尝试一点多样性。

那么,建筑界,出现了哪些新尝试呢?接下来,咱们就说三个相关的研究。

第一个研究,出自今年5月的《自然》杂志,是日本的团队为印尼设计做的。这个研究应用价值不好说,但脑洞很大。研究的是,怎么用废弃的纸尿裤盖房子?大概过程是,把纸尿裤加工后,替换掉混凝土里的一部分沙子。研究人员发现,在替换掉40%沙子的情况下,建筑物的强度并没有衰减。

之所以要用纸尿裤,是因为印尼作为一个中低收入国家,最近几年新生儿持续增加。而一次性纸尿裤,又属于不可回收垃圾。这么一来,正好废物利用。但是,问题就在于,回收纸尿裤,这事谁来干?得付出多少成本?都是未知数。这也是为什么说,这项研究的探索意义,也许大于实用价值。

第二个研究,成熟度比较高,来自一位日本建筑师,叫坂茂。他还有一个外号,叫纸建筑之父。2014年,他还获得了被称为建筑界诺贝尔的普利兹克建筑奖。

所谓纸建筑,用的可不是平时的A4纸,而是轻质板材。因为原料是纯天然的木材,而且厚度跟硬纸壳差不多,因此被称为纸建筑。纸建筑最大的特点是建造速度极快。比如,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之后,坂茂受邀参与重建工作,只用了5周时间,就造出了一所包含9间教室的小学。再比如,2011年,新西兰有一座教堂在地震中塌了。坂茂用纸建筑技术,搭建了一所教堂,而且教堂的内部结构,跟原来的教堂非常接近,还原度很高。未来,在建造临时居所方面,纸建筑还有很多的探索空间。

前面的两个研究,说的都是怎么盖房子。最后,咱们再说说,怎么拆房子。

日本建筑公司太成,设计了一个很开脑洞的建筑拆除方案。大概过程是,像剥洋葱一样,把一个高楼一层一层剥掉。也就是,从上往下,从外向内,一层一层地拆除一座高楼。这么做的好处是,不会产生巨大的噪音和粉尘污染。假如要拆的高楼,正好位于建筑密度很高的市中心,就可以考虑用这个方法。它唯一的缺点就是,特别慢。用这个方法拆一栋20层的楼,少说也得半年起。

当然,估计人家也没追求大批量应用。就像前面说的,不管什么时候,无条件地探索一点多样性,这件事本身,就很有必要。

聯系郵箱:0xniuma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