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譽-B(2256.HK):License-out市場熱浪下,一把打開估值重塑的新鑰匙



隨著創新藥行業的BD從“海外引進”過渡到“國內挖掘”的新階段,今年中國創新藥企的出海動作相比過去頻繁了許多,行業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

單看今年上半年,公開數據顯示,國產創新藥企的License-out數量首次超過Lincense-in數量,且License-out交易的累計頭期款款金額達到License-in交易累計頭期款款的35倍,正式迎來了中國創新藥企的“出海”元年。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全球十大License-out的專案中,就有四個來自中國市場。據Insight資料庫顯示,在國產創新藥總體License-out交易的受讓方排行榜中,位居前列的就包括阿斯利康、禮來、強生製藥、默克、輝瑞製藥、BioNTech等跨國藥企巨頭們。

這背後,體現出來的是中國創新藥企已經從單純的數量積累,逐漸轉向為高質量的創新藥研發,正快速將國產創新產品帶向全球。

有市場人士笑稱,海外藥企到中國開啟了“掃貨”模式,看都看不過來了。

近期,一項新的BD大單又誕生在了中國市場。

12月4日,和譽宣佈將CSF-1R抑制劑Pimicotinib(ABSK021)大中華區(中國大陸、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和中國臺灣地區)商業化權益和海外權益的選擇權授權給德國默克

根據協定,德國默克將支付一次性、不可退還的7000萬美元頭期款款,連同海外權益的行權費加上研發及商業化里程碑,總交易金額達6.055億美元。並且,還將額外支付高至兩位數百分比的銷售提成予和譽。

能夠取得跨國藥企巨頭的青睞,達成總交易額超6億美元的BD專案,手握Pimicotinib的和譽究竟有什麼魔力?

借勢賦能商業化,License-out背後的“雙贏”密碼

這一次的License-out無疑又一次給創新藥行業和資本市場帶來了好消息。

有機構投資人表示,相較於Biotech,醫藥投資人可能對於License-out的達成更興奮,因為在國內早期投資人看來,管線的海外授權或者商業權益對外授權都是令人振奮的進展,彰顯了國內Biotech的實力和融入國際創新藥研發領域的進一步發展。

站在投資者的角度而言,和譽和默克的合作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一方面,和譽通過這次合作可以獲得頭期款款作為短期的現金流支持,緩解研發過程中的資金壓力,並節省了海外開發及上市費用。長期來看,公司也有望獲得持續穩定的銷售提成和里程碑付款,不斷優化財務結構。

另一方面,雙方合作還為Pimicotinib的研發注入了更多動力,帶來更大可能的成功性。默克作為全球製藥巨頭之一,擁有完善且豐富的渠道網路,和譽可以藉助這些資源擴大Pimicotinib的覆蓋範圍,提高授權區域內患者用藥的可及性。這意味著若日後Pimicotinib順利上市,將有更多的患者能夠選擇這種創新藥物治療,同時也為默克拓展了其業務領域和市場範圍。

總的來說,和譽作為國內小分子創新藥領域的領頭者之一,資本市場和創新藥行業對於和譽的管線進展、國際化進程等方面一直以來都給予了較高的關注度。

這次Pimicotinib的License-out交易不僅意味著和譽的創新研發實力得到全球製藥巨頭的認可,同時在默克的助力下,Pimicotinib的商業價值也將能得到進一步釋放,無疑給市場打了一劑強心針。

潛在全球同類最佳、國內首款,為何是Pimicotinib?

當然,Pimicotinib能夠引起默克的注意,背後很關鍵的原因在於它從立項選擇、臨床價值、商業化潛力等方面,都為當下創新藥企的發展和BD出海提供了極好的參考借鑑。

從藥物視角來看,Pimicotinib在選擇靶點立項時就已展現出獨特的差異性和良好的臨床價值。

作為一款全新的口服、高選擇性、高活性CSF-1R小分子抑制劑,其既是國內首個自主研發並進入全球臨床III期的高選擇性CSF-1R抑制劑,也是TGCT領域首個在中國、美國和歐洲同步開展的全球III期研究。

據最新的臨床進度顯示,和譽在11月的CTOS年會上公佈,Pimicotinib的Ib期臨床試驗TGCT患者的一年長期隨訪數據得到持續改善,50mgQD隊列中的ORR達到了87.5%,遠超目前所有在研的CSF-1R抑制劑。此前,Pimicotinib也取得了中美歐三地的突破性治療藥物認定和優先藥物資格認定,用於治療不可手術的腱鞘巨細胞瘤(TGCT),意味著其創新性和療效性受到國際認可,有望在臨床推進中獲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支持,更快速的進入市場。

從市場視角來看,全球TGCT患者的臨床治療需求仍未被滿足,有著較大的商業化空間。

目前國內還沒有一款針對治療TGCT的藥物上市,而全球範圍內也只有第一三共的培西達替尼(Pexidartinib)在美國獲批上市,ORR僅有39%,遠低於Pimicotinib的治療效果。

也就是說,Pimicotinib在治療TGCT的領域,具有沖擊國內首款、全球同類最佳藥物的潛力。

此外,和譽管理層也曾表示,認為Pimicotinib的多個相關疾病領域都具有數十億美元市場潛力,並且目前的研發也已取得積極進展,CSF-1R相關疾病領域市場總額超過100億美元。

例如,目前Pimicotinib已獲批在國內開展針對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II期臨床試驗,並完成了治療晚期乳腺癌II期臨床試驗的國內首例患者給藥。

總之,過去,產業和資本對創新藥的狂熱催生了上千家創新藥公司。然而從數以千計的臨床批件裡不難發現,適應症和靶點集中扎堆已是當前行業所面臨的一個痛點。

而和譽通過深耕小分子腫瘤療法領域,專注於創新開發差異化的具有同類最佳或同類首創的潛力藥物,單就Pimicotinib這一款創新藥物就不難看出和譽正在逐步破解這一行業痛點。

在“以臨床價值為導向”的標準下,只有Pimicotinib這類真正優質的產品才能融資。

商業化模式已成型,估值提升路徑日漸清晰

事實上,和譽的價值並不僅在於Pimicotinib,此次合作只是和譽研發管線和創新研發實力縮影。

一方面,公司不斷推進Pimicotinib、Irpagratinib(ABSK011)等核心產品及早研產品臨床開發,另一方面還在積極向外尋求License-out或聯合研發等形式的合作,以最大化產品的商業價值。

可以說,和譽的商業化模式已逐漸成型。

通過License-out模式獲取現金流支撐,並將其反哺至自研管線的臨床開發及推進,形成良性循環。這樣的模式有助於和譽以更快的速度實現創新產品的商業化兌現,從而帶動公司估值的提升和重塑。

具體來看,和譽許多正處於早研階段的大適應症管線產品,現如今也在商業化的路上加速邁進,距離“終點線”越來越近。

以Irpagratinib為例,在10月的ESMO年會上,Irpagratinib針對治療晚期肝細胞癌症患者治療的最新臨床數據顯示,ORR達到40.7%,療效顯著,展現出同類最佳的治療潛力(已上市的索拉非尼和侖伐替尼ORR均為20%)。換言之,40.7%的患者在接受Irpagratinib的治療後,腫瘤體積縮小了30%。

肝癌作為全球十大致死率最高的癌症之一,在ORR僅為20%的條件下,索拉非尼和侖伐替尼的銷售峰值分別為9.45億美元和20億美元,且集採前在國內的銷售額均達到10億元。不難判斷,若Irpagratinib能夠順利上市,憑藉著更優的療效,其日後將面臨的市場空間將會非常廣闊。

同時,追溯近兩年的動態,和譽早已成功推進與國內外知名藥企的BD合作,在創新藥領域的價值深受業內的認可。

例如,和譽先是在去年與禮來達成co-discovery全球合作和獨家許可協定,雙方針對特定靶點進行創新小分子藥物的發現、開發和商業化領域的全面合作,涉及潛在里程碑款2.58億美元以及基於銷售額的分級銷售分成。

今年,公司還與艾力斯達成ABK3376在中國(中國大陸、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和中國臺灣)區域的獨家授權許可,將獲得最高不超過1.88億美元的頭期款款、開發及銷售里程碑付款以及相應比例的淨銷售額的許可提成費。

在近期的投資者交流會上,和譽管理層明確表示,在未來2-3年內,公司依然會推進對外授權合作,明年也應該會有1-2個專案實現對外授權。

尾聲

新藥研發“九死一生”。如何破局?BD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隨著和譽逐步實現了將License-out從模式變成手段,自研創新管線加速商業化,公司“自研+合作”商業模式的成效將逐漸顯現,值得我們多一些耐心。

聯系郵箱:0xniuma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