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息率超8%的背後,是中國再保險(1508.HK)的高質量增長



近年來,在資本市場波動加劇、行情輪動加快的背景下,高股息資產得到了市場的廣泛關注,這背後是資金趨利避險的天性驅使。

一方面,宏觀經濟弱復甦的環境中,資本市場長期走牛的基礎不夠強硬,疊加利率長期下行的趨勢,投資者尤其是長線資金想要獲得長期穩定的收益並不容易,高股息板塊的防禦屬性突出;另一方面,政策監管方面越來越重視對投資者利益的保護,倒逼著上市公司提升經營質量,且能夠持續以較高比例分紅的企業也更容易得到市場認可。

保險作為高股息板塊的代表,理應在當下的高股息浪潮中得到更高關注。但市場上較大部分的目光還是集中在直保公司上面,對於更具稀缺性的再保公司關注相對不夠。中國再保險(以下簡稱“中國再保”)作為國內再保龍頭,近期公佈了2023年度業績,每股分紅0.042元人民幣,以3月28日收盤價計,公司的股息率超過了8%。

能夠給出如此慷慨的分紅,關鍵還是在於中國再保良好的經營狀況。

一、核心業績數據全面向好

2023年,中國再保實現合併總保費收入1768.49億元,同比增長4.2%;合併保險服務收入997.55億元,同比增長11.8%。

盈利能力的修復尤為突出。2023年,中國再保實現合併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56.52億元,同比增加59.77億元;ROE(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達到6.22%,同比增加6.58個百分點。

能夠在盈利端取得亮眼表現,離不開集團在承保和投資兩端同時發力。

承保利潤創下歷史新高,2023年,中國再保合併承保利潤同比增長超過900%。各業務板塊在承保效益方面均有突出表現,綜合成本率均呈現同比下降趨勢。

其中,財產再保險境內業務綜合成本率99.53%,同比下降0.23個百分點;財產再保險境外業務綜合成本率85.74%,同比下降8.29個百分點;人身再保險保障型業務綜合成本率97.12%,同比下降0.55個百分點;財產險直保業務綜合成本率100.78%,同比下降2.28個百分點。

投資方面,2023年,中國再保淨投資收益為143.70億元,同比增長22.4%;淨投資收益率4.28%,同比上升0.62個百分點。在過去一年低利率且市場波動加劇的環境下,中國再保能夠在投資方面取得這樣的成績,頗為不易。

總的來看,中國再保的這份最新財報可以用“全面復甦”來概括,表現出了各項業務均在上行通道中發展的趨勢。

當然,這離不開我國保險業整體的復甦態勢,2023年,我國保險業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5.12萬億元,同比增長9.14%;其中,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1.36萬億元,同比增長7.1%;人身險保費收入3.76萬億元,同比增長9.9%。

但保費整體高增長的背後,其實也存在險企發展分化的現實。

比如,人身險領域,中國人壽、平安人壽、太保壽險、新華保險、人保壽險等五大壽險公司保費收入增速分別為4.3%、6.2%、4.9%、1.7%、8.6%。雖均實現正增長,但顯然漲幅差異較大。

財產險領域,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太保產險等財險“三巨頭”則全都出現承保利潤下滑的現象,2023年,人保財險實現承保利潤同比下滑22.1%;平安產險實現承保利潤-20.83億元;太保產險實現承保利潤同比下降15.6%。

由此觀之,保險公司去年想要實現業績全面向好的高質量增長並不容易,中國再保能大體上做到這一點,離不開各個業務板塊的協同發力。

二、財產再保險“內外共振”鞏固基本盤

首先,中國再保的境內財產再保險業務依舊保持著正增長,2023年分保費收入440.10億元,同比增長4.5%。

能夠實現境內財產再保險業務的持續增長,中國再保與眾多財險公司的穩固合作關係是重要因素。

截至2023年年末,中國再保與境內87家財產保險公司保持了業務往來,客戶覆蓋率達到97.8%;中國再保參與的合約業務中,擔任首席再保人的合約數量佔比超過40%。無論是客戶覆蓋率還是首席再保人合約數量均穩居境內市場第一。

更細分來看,中國再保也是財產險行業從車險轉向非車險的受益者。

相對於車險,非車險業務對保險公司的產品設計、定價策略、風險控制等方面提出的要求相應會更高,由此派生出的分保需求也會更大,需要再保公司本身具備較強的技術實力。

產品創新作為中國再保的重要戰略支點,在非車險的各個細分領域均得到了體現。2023年,中國再保的農業險業務、責任險業務分保費收入分別達到121.99億元、63.54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1.8%、11.1%。其中,新興業務領域的優勢進一步鞏固,短期健康險、建築工程質量潛在缺陷保險(IDI)、安全生產責任保險等重點新興險種分保費收入均取得快速增長。

此外,中國再保的境外業務也取得亮眼成績,2023年,境外財產再保險及橋社業務總保費收入232.85億元,同比增長18.7%。關鍵在於中國再保把握住了全球費率上漲的趨勢,在有效益的基礎上擴大優勢業務規模。

尤其是橋社業務,不僅受益於費率走硬,更得益於自身的高質量發展。自收購以來,橋社實現規模利潤雙翻番,總保費收入較2019年收購首年增長98.0%至190.39億元,綜合成本率較2019年下降17.37個百分點至81.88%,經濟資本回報率較2019年提高9.1個百分點至18.8%,資本回報顯著提高。

由此觀之,財產再保險業務結構持續優化,全球化發展戰略不斷推進,保持著良好的發展節奏。

三、人身再保險合理把握業務機遇

不同於財產再保險的“內外共振”推高整體業績,人身再保險業務分部合理把握境內外各業務條線的市場機遇,保費收入總體穩健,達632.41億元。

進一步來看,公司戰略性發展保障型業務,努力克服行業不利影響,持續優化業務結構,保障型業務綜合成本率97.12%,同比下降0.55個百分點;承保利潤6.1億元,同比增長7.2%,承保效益持續改善。

從長遠角度看,保障型業務也有不少看點。

比如,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養老問題日益突出,在我國基礎保障無法實現完全、足額覆蓋的情況下,商業保險理應承擔起更重要的責任,中國再保積極佈局長期護理險、失能險等新興風險領域,研發與直保公司主業融合的標準化產品方案,帶動國內長護失能市場發展。

再比如,中國再保在“數據+”、“產品+”、產業融合的戰略導向下,聚焦全流程病程管理服務模式, 持續打造保障與健康管理結合的服務體系,在腫瘤重病、長期護理、門診購藥等領域深化產業生態佈局,探索融合創新模式。

儲蓄型業務方面,在低利率市場環境下,保險公司的投資端承壓,監管層出於防範利差損風險的考量,對人身險產品定價利率進行窗口指導,預定利率的下降有利於險企降低負債成本,增強險企的風險抵抗能力。但市場會對預定利率下降是否影響人身險產品的後續銷售存在疑慮。

對於中國再保而言,近兩年境內儲蓄型業務主要以挖掘直保公司存量業務為主,新售保單佔比較小,因此預定利率下調對公司儲蓄型業務規模影響有限。

2023年,中國再保合理把握境內儲蓄型業務節奏,抓住短暫窗口期承保大單業務,儲蓄型再保險業務分保費收入人民幣152.03億元,同比增長53.1%。

而且在存量業務方面,中國再保的儲蓄型業務負債久期較短,一般小於5年,與資產久期匹配較好,相應的利差損風險暴露較小,利差損風險總體可控。

這也反映了,中國再保長期以來對業務成本的嚴格控制,堅持久期匹配與收益率匹配原則,在滿足利差收益要求的前提下承接新業務。

四、結語

總的來看,在全球經濟面臨諸多不確定性的當下,中國再保憑藉其在再保險領域的深厚積累和創新能力,展現出了龍頭企業應有的適應性和韌性。

儘管自今年低點以來,中國再保的股價漲幅超過28%,但3.5倍的本益比、0.2倍的市淨率不足以反映其這份業績所反映的成長性,後續伴隨著整個保險行業的資產負債兩端共振修復,中國再保業績持續向好的預期也會隨之進一步加強,疊加高股息帶來的確定性,中國再保的長期價值理應被市場重新審視。

聯系郵箱:0xniuma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