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日大漲能否恢復市場信心? 高盛等近期紛紛調高中國經濟增速預測,隆巴德看多A股回報率



財聯社9月24日訊(記者閆軍)
在連續縮量陰跌之後,A股在9月22日迎來久違的大漲,重新站回3100點。 市場反攻之際,北向資金更是創下了7月底以來的單日最大淨流入,全天淨買入近75億。

北向資金的回流並非沒有迹象,9月以來,包括高盛、摩根大通、澳新銀行以及隆巴德諮詢公司等境外機構紛紛調高對中國經濟增速預測和股票回報率。

17日,高盛最新宏觀研報預測,在庫存週期、政策支持、出口的穩步回升三個驅動因素之下,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會從二季度的3.2%逐步回升至四季度的5%,全年預計增長5.4%。

與此同時,摩根大通和澳新銀行雙雙將中國GDP增長預測上調0.2個百分點,最新增長預測分別為5%和5.1%。

此外,儘管北向資金在近一個月以來表現出悲觀情緒,市場進入地量狀態,但是隨著A股市場風險溢價進一步提升,海外機构嗅到“抄底”機會,隆巴德諮詢公司首席經濟學家表示,鑒於中國股票的風險回報率在變高,已經調高中國股票評級。

三大積極因素積累,高盛上調中國全年GDP預測5.4%

8月份經濟資料好於預期讓海外機构調整了此前的預期,今年8月,國內信用、通脹、增長等經濟指標均超市場預期,種種迹象表明,當前經濟現時進入週期底部,需求恢復迹象好轉。

誠然,不論是投資、消費,還是貨幣政策來看,經濟企穩的迹象開始增多起來。 具體來看,投資端,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回落幅度放緩,製造業投資增速不錯; 從消費看,社零回暖超預期,耐用品、可選商品均有較强改善; 貨幣政策持續給力,降准、超量續作,繼續補充流動性。 更為難得的是,社會融資總額新增超過3萬億元,市場預期的2.7萬億元。

高盛最新宏觀研報指出,信貸增長、工業生產和零售銷售連續加速,消費價格指數擺脫了通貨緊縮,顯示著中國經濟正在穩步回升。

站在當下,能否樂觀? 高盛一致預期,下半年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會有所提升,庫存週期、政策支持、出口的穩步回升三個主要的驅動因素將起到作用。

首先,庫存去化接近尾聲。 從原材料和製造業庫存等多個名額來看,8月份庫存去化速度明顯放緩。 這意味著庫存變動對GDP的負面影響可能已經過去,未來將轉為對經濟增長的正面推動。

其次,政策力度將增大。 從7月的政治局會議以來,政策已經有明顯的調整,對民生、地方隱性債務、房地產都已經提出了新的措施。 8月份的融資規模的明顯改善也證實了這一點。 高盛預測,已經推出的政策措施可能會為GDP增長提供約1個百分點的支持。

第三,出口業務穩步回升。 高盛報告指出,中國的出口在8月份已經停止了下滑,開始回升。 新興經濟體對中國製造業出口的需求可能已經到達穀底,下半年將有所回升,這將緩解經濟下行的壓力。

儘管當下仍有房地產、原材料漲價的短期挑戰,但考慮所有因素,高盛預測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會從二季度的3.2%逐步回升至四季度的5%,全年預計增長5.4%。

兩家機构同步上調GDP預測,隆巴德調高A股評級

與此同時,摩根大通和澳新銀行也在近期雙雙將中國GDP增長預測上調0.2個百分點,最新增長預測分別為5%和5.1%。 兩家機构表示,這一轉變是基於今年8月份的經濟資料顯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出現一些企穩迹象。

根據這些海外機构最新的預測,對中國GDP的預測超過此前預估,這也顯示著外資機构對中國經濟信心的回升。

股市是經濟的晴雨錶,儘管當前市場進入地量階段,但是海外投資者已經嗅到了A股低估值機遇。

近期,隆巴德諮詢公司首席經濟學家Rory Green在接受採訪時討論了對中國房地產市場、刺激舉措和股市前景的看法,他表示,當前中國股票的回報率在變高,已經調高中國股票評級。

單日大漲能否恢復市場信心?

9月22日,A股三大股指大漲,其中創業板大漲2.32%,收復2000點失地,受益於週五的大漲,三大股指周線收紅。 在板塊上,AI領漲,重倉該板塊的基金又一次漲出股票的感覺。 當晚淨值更新後,諾德新生活單日上漲12.23%,大摩數字經濟、大摩科技領先分別以9.15%、8.96%的漲幅位列第二、第三名,全市場漲幅6%的基金多達51只。

大漲能否持續是不少投資者關心的問題,短期來看,國慶長假前交易多以冷淡為主,短線大概率為超跌反彈,從中長期來看,不少外資機构給出相對樂觀的看法。

富達中國在最新A股配寘觀點上指出,當下需求仍然相對不足,疊加匯率和海外流動性等因素也對外資資金流向形成擾動,8月以來的大量淨流出使得處於存量博弈的A股市場雪上加霜。 但是8月末落實的資本市場和地產政策組合拳整體超預期,政策穩增長的方向和决心已經非常明確,下半年有望迎來國內和海外的補庫共振。

摩根資產管理從海外因素分析指出,此次美聯儲9月跳過加息,但仍持有鷹派立場,預計債券收益率在短期內將進一步上行並帶動美元強勢,亞洲市場或隨美股承壓,然而,高企的利率水准最終會給經濟降溫,導致收益率下降。 囙此,在未來6-12個月內,長久期仍是正確的策略。 這不僅包括長期政府債券或投資級公司債券,也包括了在未來利率水准下降時表現良好的資產,成長股和科技股或有估值重新修復的機會。

聯系郵箱:0xniuma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