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互聯網競爭模式的轉變,釘釘給了我一些啟發



自從春節以來,我一直在準備一本關於人工智慧的新書,對AI大模型及其應用關注的比較多。從OpenAI到Anthropic、Mistral,這些價值數百億美元的AI大模型創業公司,再次證明瞭“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個不朽的論斷。最近正在舉行的英偉達GTC,每天都會刷新人們對AI技術進步的預期,其每一場演講都在我的朋友圈引發了數以百計的轉發和評論。不止一個人感嘆說,GTC這樣的開發者大會,讓人更加深刻地意識到了國內AI研究與國際先進水準的差距,“熱鬧是別人的,我們什麼都沒有”。

真的是這樣嗎?早在一年多以前,我跟AI技術界和投資界的幾位朋友對話,他們一致認為:中國生成式AI的突破還是要從應用層入手,因為中國公司最擅長的就是基於海量用戶、複雜的使用場景去做應用。從互聯網到智慧手機,從To C到To B,歷史一再證明瞭這一點。過去一年中國AI應用的發展史也正在證明這一點:根據QuestMobile的統計,截止2024年初,國內AIGC應用的用戶數(加總去重)已經突破5000萬,而且仍處於井噴式增長當中。上述數位還不包括帶有AIGC功能的綜合性應用。

就在GTC進行的同時,我注意到了一條新聞:故宮博物院與釘釘簽署了戰略合作協定。釘釘將基於其釘釘宜搭、智慧會議軟硬一體、知識庫和AI大模型等能力,與故宮博物院在行政辦公提效、數位化升級、AI能力共建、青少年文教等領域展開深入合作。這條新聞本身可能不算特別大的事,很容易被忽視。但是,結合過去一年多釘釘的各項舉措,以及近期的一系列動作,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它將以AI為代表的先進技術投入實用的決心。對於整個中國生成式AI的發展而言,它的探索都很有指導意義。

2023年4月,也就是整整11個月以前,釘釘接入阿裡自研大模型通義千問,宣佈全面智能化,“所有產品都要用大模型重塑一遍”——在當時發出過類似豪言壯語的公司很多,但是釘釘的動作之快,確實遠遠超過了包括我在內的所有人的預期:

  • 當年5月底,釘釘斜槓(現在的釘釘AI助理的前身)開始內測;

  • 8月下旬,釘釘已有17條產品線、55個場景全面接入大模型,還對外開放了智能化底座AI PaaS。此時距離“用大模型把釘釘重做一遍”的官宣,只過去了120多天。

  • 當年11月,在超過50萬家企業內測後,釘釘AI魔法棒正式上線,所有功能向用戶開放測試。這是國內首個全面開放AI的國民級工作應用。

  • 今年1月,釘釘7.5推出了AI助理,每個人、每家企業都可以定製個性化、專屬的AI超級助理。同一時間,釘釘個人版AI也全量上線了。

在快速擴張應用範圍的同時,釘釘對於生成式AI的戰略目標也已經十分明顯:成為一個低門檻、高頻、開放的AI Agent(AI助理)平臺。這符合當前全球人工智慧發展的方向,也是OpenAI、微軟、谷歌、Meta等全球人工智慧巨頭都想走的道路。

雖然我的日常工作不會經常用到釘釘,但是就在昨天下午,我饒有興味地試用了半天釘釘AI助理。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有兩點:第一是它的易用性,入口非常好找,就在主介面右上方的“魔法棒”;其內部提示和幫助功能相當發達,哪怕從來沒有接觸過生成式AI的人也很容易上手。第二是它的個性化潛力,任何人都可以自定義或者根據公開模板,創造符合自己使用習慣和需求的AI助理——例如“週報生成器”“公文筆桿”,乃至“年會黑話不能停”,等等等等。當然,釘釘AI助理並不完美,當我提出一些比較複雜的要求時,它會經常承認自己的能力有限。不過我仍然認為,它具備極強的提高工作效率的潛力,代表了生成式AI成為一種生產力工具的正確路徑。

應該承認,我國在AI大模型的基礎研發上,與國際先進水準(尤其是OpenAI)的差距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彌補的。但是正如上文提到,中國互聯網和科技行業的特點,就是利用海量用戶和複雜應用場景,在應用端打開突破口。在生產力領域,誰能比釘釘更合適打開突破口呢?超過7億用戶、數以百萬計的組織,每天都在產生各種各樣的應用需求、沉澱各種數據和知識。包括釘釘AI助理自身,就是基於與70萬家企業共創過程中瞭解到的真實需求,而被開發出來並落地的。這種複雜、真實、海量的需求,是AI大模型落地最佳的試煉場,沒有之一。

記得不久前,我跟幾位券商研究所的小夥伴喝茶聊天,對方感嘆:AI大模型對分析師最大的幫助,就是不用再專門花時間做會議紀要了——無論是語音還是速記內容,只要扔給大模型,很快就能返回一篇條理清楚、詳略得當、頗具可讀性的紀要。就拿正在舉行的英偉達GTC來說,每天的議程又多又深奧,幾乎不可能從頭到尾觀看,通過AI總結是一種事半功倍的學習方式。在釘釘當中,AI助理不是孤立的,而是與企業工作流高度結合的。就拿上文提到的會議紀要來說:

  • 你可以在釘釘會議中即時生成紀要,也可以將釘釘文檔中的速記內容發到AI助理對話方塊,整理成更適合傳播的紀要;

  • 你可以將AI助理總結的紀要隨手轉發到聯繫人或工作群裡,或通過郵件方式轉發;

  • 你還可以即時調用釘釘內部的各種工具、插件,對這份紀要進行進一步的處理,例如配圖和格式修改等;

  • 如果需要對紀要進行討論,為你所在組織生成會議日程也是舉手之勞,會議本身也可以通過釘釘舉行;

  • 如果你的工作經常涉及總結檔案或會議速記,可以創建一個專門做這項工作的AI助理,把你偏好的格式、文風都教給他,今後就更方便了。

早在AI大模型浪潮到來之前,釘釘就已建立了一個具備豐富的API、涵蓋各類場景、與釘釘自身功能深度融合的開放平臺,能夠為各類組織提供大量SaaS應用和行業解決方案。而AI助理可以成為這個平臺最具活力的一部分,作為“中樞”把各項功能和場景串聯起來。在基礎設施方面,阿裡雲可以為釘釘的AI體系提供支撐保障,就像微軟Azure、亞馬遜AWS、谷歌GCP在海外的各類大模型生態中所扮演的角色一樣。“雲釘一體”的模式,在AI大模型應用方面的意義是舉足輕重的。

讓我尤其驚訝的是,釘釘AI助理上線才兩個多月,但是功能迭代極快,已經新增了圖片理解等多模態能力,對“工作流”的處理能力,以及支持低代碼應用一鍵生成AI助理的功能,等等。在AI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應用產品的快速迭代是很重要的,這一點只有通過研發、產品、運營各部門高效率的通力合作才能實現。附帶說一句,剛才我還在饒有興味地嘗試讓釘釘AI助理,主題是AI技術界著名的“無限只猴子理論”:讓無限只猴子坐在無限臺打字機前面,花費足夠長的時間,總能打出莎士比亞全集;在生成式AI領域,這個理論一般用來形容大模型訓練的“大力出奇跡”。釘釘生成了很多張圖片,下面是其中我比較喜歡的:

中國互聯網競爭模式的轉變,釘釘給了我一些啟發插图1

圖片的質量還不錯,不過其中只有一隻猴子;我嘗試了多次,最多也只能出現三隻猴子。這可能是因為大模型尚無法理解“無限”的定義,也可能是生成猴子圖像消耗的算力資源太大。無論如何,這張圖片作為書籍插圖應該是夠用的,至於到底能不能用上,還得看出版社編輯的決定。

上面討論的都是AI助理,然而釘釘的技術領先性並不侷限於AI助理。就在今年2月4日,蘋果VisionPro正式開售當天,釘釘原生應用就首批加入了Vision Pro應用商店,用戶可以下載體驗XR版本的DingTalk應用,包括聊天、會議、直播等功能。根據元宇宙概念最大的鼓吹者扎克伯格此前的演講,“元宇宙”的一個重要功能是遠端辦公,以360度角沉浸式的遠端會議取代單調的視頻或音頻會議,從而讓人類的專業工作徹底擺脫地理位置的束縛。不管扎克伯格的上述預測對不對,釘釘在這個方向的探索已經展開了。XR與AI的結合,也是一個值得期待的方向——AI強大的生成和渲染能力,可以為XR創造足夠豐富的內容,使得“元宇宙”真正成為一個栩栩如生、包羅萬象的世界;當然,這個世界應該還需要經過很長、很長時間才會降臨。

附帶說一句,可能很多人注意到了,從今年3月初開始,釘釘與微信生態之間的壁壘被打通了:只需要將釘釘會議鏈接分享給微信好友,對方無需下載釘釘客戶端,即可在微信內加入釘釘會議。接下來,如果微信小程式可以發起釘釘會議甚至互相跳轉,也不是不可能的。現在是互聯網平臺之間從“造牆”轉向“拆牆”的時代,釘釘與微信的打通,對雙方數以億計的用戶都只會有好處。

互聯網大廠之間的“拆牆”,也意味著今後競爭的重點將更加純粹,聚焦於技術進步及其應用。能夠較快較好地讓用戶享受到先進技術好處的互聯網應用,在未來漫長的時間裡會更具競爭力。從這個角度講,釘釘在AI大模型等科技領域的探索是正確的、符合行業長期發展方向的,希望它能夠堅持下去。

聯系郵箱:0xniumao@gmail.com